当下仍是流感高发期,由于中文名称为“流行性感冒”,许多人看到感冒两个字,以为是普通感冒在流行,因而掉以轻心,然而,得了流感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每年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和29-65万人死亡。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引起流行。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和乙型病毒在人类感染中最常见。
从症状上分辨流感和感冒有时不是很准确,最快速最精准的方法就是病原检测。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导致大量住院和死亡,属于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流感掉以轻心可能导致高危人群忽视疫苗接种或抗病毒药物的及时使用,进而引发严重后果。
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并不高,但也不能就此忽视风险,流感发病48小时称为“黄金48小时”,高危人群如果没有在48小时内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疾病可能发展为肺炎。流感的典型表现是起病比较急,主要症状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随症状可有畏寒、寒战、多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恶心、呕吐、腹泻等。常见的并发症还有中枢感染、心肌炎、肌炎等。我们可以从自身的一些表现去判断有可能变成重症的流感,第一就是看呼吸频率,如果呼吸频率明显的增快,大于每分钟30次,气喘,就要高度小心。第二,家用简易血氧饱和度设备,可以检测手指的血氧饱和度,如果低于93%也是重症流感的一个预警,不要拖延,尽快就医。
得了流感怎么办?
对于平素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在流感季节,自己的学校、班级、宿舍有流感病例,突然出现发热、咳嗽、肌痛或无力症状时,临床可以疑诊流感。此时可以选择到校医院做抗原检测,阳性的准确率可达50%-70%,如需要明确诊断时,可在1到两天内多次采样,有助于提高阳性的准确率。
无并发症的流感:成人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通常持续3天,随后大多会改善,完全康复可能需要10-14天,部分患者乏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周。
出现并发症的流感:有脱水(口渴、疲倦、尿少)、心肺功能受损、精神状态改变的情况,通常属于重症,应住院治疗。
疑诊或确诊流感时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要积极抗病毒治疗:
并发症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流感,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两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接触者: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流感持续或重症流感: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或者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建议遵医嘱选用对应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不属于以上三种情况,用药前先权衡利弊,病程在48小时内,可以根据自身生活、工作或学习等需要,跟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果病程已经超过48小时,又不符合上面三点需要用药的情况,不建议抗病毒治疗。
流感患者如何进行日常防护?
防寒保暖,流通空气:流感多因免疫力下降时着凉引起,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要注意头、脚、颈等部位的保暖。每天开窗通风时,注意避免在风口逗留。
饮食均衡:除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外,可遵循《中国居民饮食指南》建议,每日至少饮水7—8杯(1500—1700毫升),使身体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饮用富含维生素的果汁如橙汁、猕猴桃汁、苹果汁有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起居有节,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是常规的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是个人最简单而有效切断传播途径的办法。一般情况下,口罩可佩戴4小时。但如果诊疗操作时喷溅产生液体量较大、导致口罩表面有污染或表面潮湿时,应立即更换。
手卫生是除口罩外最重要的防控环节:病毒的传染,往往是因为手部沾染了病毒,然后再用手去揉眼睛、擤鼻涕、擦嘴巴从而导致感染到人体黏膜,造成病毒的感染。因此触摸电梯、开关、扶手、手机、门把手、鼠标、键盘、快递时应勤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液洗手,常触摸的物体表面用75%的酒精或湿纸巾擦拭。但居家消毒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酒精所引起火灾。除接触公共设施之后要洗手外,接触宠物或家禽后;处理伤口或照顾病人前后也应洗手。
流感病毒对酒精、碘伏、碘酊、次氯酸钠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 30 分钟可灭活。
调畅情志:不良的情绪变化也会影响机体的五脏功能,引起人体气血阴阳的失调,给病毒以可乘之机。
注意:有症状加重者,或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3%以下时应及早就医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流感的康复。